财税工作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“十二五”期间,青岛应该进一步发挥好财政和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,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。
广聚财源扩大财政收入
在过去的5年里,青岛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得到了稳步推进。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,今后5年,青岛在落实积极财政政策、统筹城乡发展、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等方面面临的增支需求较多,财政收支矛盾有增无减。对此,青岛市财政学会理事杨德才认为,大力组织财政收入是财税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,也是增强财力、保障支出、促进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和基础。财税部门依法征管,既要应收尽收,又要不收过头税,确保收入真实可靠,切实增强可用财力。同时,还应该严格按照预算执行,厉行节约,艰苦奋斗,勤俭办一切事业。在这方面,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监管,敢于碰硬,坚决查处各种违反财经纪律、挥霍浪费财政资金的行为。
构建科学税收征管模式
从最近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的重要信息可以看出,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保增长、防通胀,将是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任务,由此也可以展望“十二五”时期税收征管模式的基本取向。
青岛市税务学会副秘书长王磊指出,“十二五”时期,税务部门肩负着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体制机制、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改善民生的新任务。对此,税务部门应该着力于建立 “以申报纳税为基础,以信息化技术为依托,风险管理,规范执法,优化服务,促进遵从”的税收征管模式,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,从而促进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,为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提供支持。
王磊提出,在“十二五”期间,税务部门应该进一步发挥好税收优惠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作用,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在首位,体现“扩内需、稳外需”,“节能减排”,“促创新、增效益”三大政策目标以及缩小收入分配收入差距、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政策取向。其中,要着重用好鼓励节能减排、资源综合利用、公共基础设施等税收优惠政策,实现全市经济税源均衡、协调、良性发展,确保经济发展成果充分体现到税收增长上来。同时,要紧紧围绕青岛市转方式、调结构的具体规划,加强税收调研,服务领导决策。
建立“民生财政”制度保障
公共财政作为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物质基础,必须服务于促进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战略目标,着力解决好事关城乡群众根本利益的各类民生问题,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地享有社会资源和改革发展成果。
杨德才提出,今后5年青岛财政支出,应该更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,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的教育、医疗、住房等难点问题,这不仅是经济实力增强的结果,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责任政府和公共财政应具有的“民生思维”。
杨德才建议,“十二五”期间,青岛应该通过完善加快公共财政建设,把发展成果共享机制转化为改善民生的制度保障,其中,保障重点应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: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;加大对社会保障和促进就业的支持力度;努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;积极为群众看病就医创造更好的条件;大力支持教育文化事业发展。 记者 何君